8月21日,備受期待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西域歷史的記憶——新疆歷史文物陳列》大型專題展覽終於向觀眾揭開“面紗”。每一件文物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情趣用品歷史,陳列展精選新疆各地歷年出土的各類精品文物700多件,其中不乏稀世孤品,向國內外觀眾展現一個系統全面的新疆歷史發展歷程。
  此次陳列展展出的有原始先民使用過的各類石器,有地域特征鮮明的陶器和青銅器,有聞名中外學術界的吐魯番文書,有數千年前絢麗多彩的毛、麻、棉、絲織品,有世間罕有的晉快閃記憶碟、唐繪畫,有千姿百態的唐代泥俑,有光彩熠熠的金銀器物,也有見證絲路繁榮的歷史貨幣和極富生活氣息的唐代麵食與瓜果穀物,可謂精品薈萃、令人驚嘆。
  《西域歷史的記憶——新疆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分為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西域文明的曙光、第二部分是金石之光租房子耀天山、第三部分是漢統西域開先河、第四部分是群雄逐鹿趨融合、第五部分是大唐雄威治安西、第六部分是漠北迴鶻遷天山、第七部分是蒙古西征立汗國、第八部分是大清一統治新疆,系統、形象、生動地講述了新疆歷史、新疆民族發展史和新疆宗教演變史。
  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新竹買屋侯世新介紹,本次展覽中有多件稀世珍寶:如漢代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唐代的“伏羲女媧”絹畫,以及中國最早的《三國誌》手抄本等。其中,彩繪天王踏鬼木俑為自治區博物館鎮館之寶,此次是首次向觀眾展出。
  展覽充分吸收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和研究成果,運用先進的展陳理念,以文物為主體,結合沙盤、圖表、照片、模型、人物複原像、摹繪、隨身碟拓片、歷史文獻、多媒體互動裝置等表現手段,既營造出厚重的歷史感,又不失現代感。參觀者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歷史的長河,在感官享受的同時,思想亦得到浸潤和升華。
  侯世新說,此次展覽,通過大量文物證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多種宗教並存、文化多元一體的地區。自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設置西域都護府以來,新疆就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千多年來,歷代中央王朝積極經營西域,不斷推動經濟、文化和社會向前發展,形成了今天各民族血脈相連,團結進取、開放包容的和諧局面。
  彩繪天王踏鬼木俑 自治區博物館鎮館之寶首次展出
  這是自治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國寶級文物,首次向觀眾展出。彩繪天王踏鬼木俑,1973年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左衛張雄大將軍墓,目前為止國內僅此一件,且出土時保存完整。此類天王俑是作為墓葬“守護神”置於墓室門外,以保衛墓主人的安寧。
  彩繪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釐米,由一個彩繪天王和一個素麵小鬼組成。天王全身施彩,斑斕如新。天王頭上沒有戴戰盔,而是將髮髻梳到頂部自然形成一種裝飾,髮髻中間系有一根紅帶,顯得獨具一格。
  天王身穿鎧甲,左右胸部各配一塊圓形綠色護鏡。雙肩有護臂,護臂呈虎頭狀,虎口中吐出了橘紅色的菱格狀內層護臂。天王鎧甲是以大紅為底色,上面繪有流雲紋牡丹花繪,邊緣還繪有鎏金邊飾,整個鎧甲盡顯中原地區特色,富麗堂皇、極具藝術感染力。這件天王俑雖然身著一身中原武將的服飾,但是不經意露出的褲腿和袖口,卻是漂亮的西域特色花紋,西域文明和中原文明兩種不同的文化因素親密融合為一體,顯得和諧而又自然。
  更令人驚奇的是,彩繪天王踏鬼木俑是用三十多塊大小不等的木塊雕琢後再粘合而成的,就連天王的牙齒這樣細小的部位都可以拆卸自如。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 國寶級文物展“千年預言”
  這是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文物之一,也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是漢代蜀地織錦護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和布克賽爾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該織錦。
  錦護臂呈圓角長方形,長18.5釐米,寬12.5釐米,系帶長21釐米。以紅、黃、藍、白、綠五色絲線繡制而成,從右至左分別繡有孔雀、仙鶴、辟邪、虎這些瑞獸,在護臂的上方和下方分別用漢隸繡著八個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某一時期內共同出現於東方天空。“中國”與現在的意義不同,指中原地區。“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說當五大行星共同出現於東方天空時,對中原有利。彩錦的形式和內容體現了五行學說,是漢代五行哲學思想興盛在藝術創作中的典型表現。  (原標題:新疆博物館鎮館之寶首次露真顏 展出700餘件稀世珍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j93xjby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